和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日期:2023-09-29 22:19  来源:和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和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是和田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和田县巩固社会稳定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长治久安的关键五年。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和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是抢抓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机遇,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是推动“和墨洛”协同发展、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一章  筑牢发展基础,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

    “十三五”时期,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在对口支援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脱贫攻坚两大历史任务,强化使命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全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迈向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定基础。
                                                                                                            第一节 发展成就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持续扩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36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2%;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74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6051亿元,年均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6亿元,年均增长11.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4%。“两业驱动、半工半农、南核北葡、鞋纺并进”产业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不断壮大;工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制鞋、纺织服装和电子产品组装业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初具雏形,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依托巴格其镇打造了全疆乃至于全国最大的核桃期货交易市场,红枣交易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推进“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脱贫举措,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蓝天、碧水、净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场标志性战役全面展开,严格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和田县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清理整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严格执行财政预算,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民生、扶贫等重点支出,确保了“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坚持关口前移,突出预防为主,集中开展债务清理清查,有效从源头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实现了政府零违规举债。
    基础瓶颈加快突破。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相继实施,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效提升。新建(改建)农村公2358公里,三级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村村通油路目标全面完成。完成玉河水利枢纽工程可研批复,实施一批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配套、防洪抗旱、内陆河治理、中小河流治理、高效节水工程建设项目,全县水利建设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1座,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完工,网架结构和供电可靠性有效增强。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大力实施惠民工程,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80%以上。年均转移就业8.3万余人次,2020年人均劳务创收比2016年翻了一番。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实现全覆盖,15年免费教育政策全面落实,新改(扩)建学校138所、幼儿园140所,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持续开展,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和田县医院门诊楼、和田县维吾尔医院综合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分别达到100%和100%,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有效防治。全民参保计划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并轨运行。建成农村安居住房3.54万余套、城镇保障性住房7450套,实施“煤改电”工程3.6万户,12.4万群众喜迁新居。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压减,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进展顺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步实施。国资国企、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累计引进各类人才0.7589万余人,有效缓解了基层人才短缺的矛盾。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到位资金83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3.08倍。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始终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基层减负”年活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党的群众路线和基层基础不断巩固,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
                                                                                                     第二节  机遇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和田县抢抓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丝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五年,面临诸多机遇和优势。
    政策支持前所未有。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大力推动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继续加大对南疆的倾斜支持力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给予新疆特别是南疆四地州一系列特殊政策扶持。随着相关特殊政策逐项落地生效,势必汇聚成促进和田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政策支撑。
    优势资源转换机遇。自然气候条件独特,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200~210天),发展特色畜牧业、林果业、种植业等条件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独特,历史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文化遗址众多,自然景观开发空间巨大,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人力资源优势更趋突出,懂国语、会技术、守纪律的产业工人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撑。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机遇。和田县作为重要的农业县,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十四五”时期,将在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将对和田县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质量,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深化对口援疆战略机遇。北京市对口支援给和田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继续深化对口援疆战略,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将在干部人才、产业援疆、改善民生、民族团结上聚焦发力,将有效提升和田县自身“造血”功能,为和田县实现加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稳定红利持续释放机遇。近年来,为和田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  2035年远景目标
    对标国家、自治区和和田地区2035年远景的战略安排,从和田县实际出发,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新台阶;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城镇建设取得突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具有和田县鲜明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文化润疆工程取得重大成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更高层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开放新格局;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县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长治久安的基础更加牢固。

                                                                                            第二章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努力建设平安和田县、技能和田县、健康和田县、文明和田县、幸福和田县、绿色和田县、美丽和田县。
                                                                                                          第二节  发展思路
    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紧贴民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乡村振兴、新区建设“双轮”驱动,突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大核心任务,以经济新区、昆仑工业园区为平台,全力打造“一个集群、两个园区、三大中心、六大基地、一个经济带”,力争在产业动能转换、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创能力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交通枢纽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转型,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彰显新形象,全面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道重要节点城市中的战略地位,推动形成以“经济新区”为核心区的发展格局,奋力在地区县市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走出一条符合和田县实际、具有和田县实际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三节  发展目标
    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和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区域性副中心城市能级明显增强,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更加稳定、更有质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同步,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健康和田县建设稳步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人口增长有效控制,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文化润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牢固树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文化主体地位切实巩固,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能耗和水资源、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自治区和地区下达任务,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成效。美丽和田县建设深入推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全社会环境意识显著增强。
——民族团结实现新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更加坚实,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依法治县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抵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第三章  持续扩大产业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战略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和田县特色现代产业格局,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地区明确的“十百千万亿”级农业主导产业战略,全力推进以兔、鹅、鸽、羊、鹧鸪、食用菌、设施农业、色素辣椒、饲草料、大田蔬菜为主导的十大特色农牧业产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一、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一)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加快健全畜禽良种体系、饲草保障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品牌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推动畜牧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和田县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转变。
实施畜禽种业提升计划,加快畜禽良种引进扩繁,提升畜禽良种化水平。加快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开展“四良一规范”示范县创建,提升畜牧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建设,开展县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达标行动,配齐村级动物防疫员,全面推广普及兽医社会化服务,提高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动物卫生监督能力和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全力保障饲草供给安全,依托沙漠土壤化治理技术,加大“绿疆一号”、蛋白桑、青贮玉米等饲草种植力度,实施“退耕还草、草田轮作”,推进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探索大棚种植牧草模式,加大芦苇草场收储利用,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持续扩大本地饲草种植规模;稳定饲草外购调入渠道;建设饲草料收储加工基地,完善区域性饲草料市场体系。
   (二)做精做强种植业
    稳定粮食生产。坚持粮食生产“区内平衡、略有结余”方针,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优质高效高产粮田建设,优化林粮间作种植模式,稳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口粮基本自给。
做精特色种植。按照“稳红扩黄”工作思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原则,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为带动,着力发展以色素辣椒、西甜瓜、胡萝卜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把地方土特色和小品种打造成为带动农民地收的“大产业”。
做强设施农业。围绕建设和田市乃至南疆地区“菜篮子”供应基地,抢抓《南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机遇,稳步发展茄果类春季生产,叶菜类深冬生产。完善设施农业标准化种植、种苗繁育、病害防治、市场营销体系。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立足“小庭院、大产业”,因地制宜、一户一策、适度规模、合理布局,推广“1+N”发展模式,重点发展庭院蔬菜、林果以及畜禽养殖,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
    (三)推动林果业提质增效
推动林果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推动林果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实施核桃、红枣等优势品种产区建设,加快推动林果标准化基地建设,继续实施林果提质增效工程,加大核桃疏密改造力度,有序推动低产低效林地退出。加强产地交易市场和林果产品品牌建设,继续推动林果加工流通企业建设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冷链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核桃、红枣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四)积极发展绿色农业
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加快实施化学农药减量替代计划,建设现代绿色植保防控体系;扩大农膜回收规模,健全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体系,提高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推进和田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大力实施种养业循环一体化工程,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和散养密集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与标准化改造,构建“3+1”四方联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
    (五)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特色经济作物、林果、饲草料种植收获加工机械、设施养殖机械,全面推广免耕播种机械、深施肥机械、高效植保机械、节水灌溉设备、大中型多功能作业机具以及残膜回收机具。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工程,构建多功能农业大数据平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情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
    (六)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标准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化肥、农药特别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实施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农产品质量监测预警、安全追溯平台。完善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特别是建立畜产品全链条无缝隙监管制度,提升质量检验检测能力。
                                                                                                         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把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引入农业,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立体化、复合式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不同类型农业产业链延伸整合,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统筹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出口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集生产、保鲜、储运、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按照“企业进园区、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原则,继续推动建设一批综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示范园,配套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冷链物流园区、中央厨房等“园中园”,重点培育“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物流终端”“中央厨房+快餐门店”等新型加工业态,构建标准化种养殖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体系化物流配送和市场营销网络体系“三化一体”立体平台网络。
   (二)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
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和田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推进“产业进园区、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通过顶层设计,集中优势资源,建设具备农产品研发、冷冻、加工、物流、展示展销、培训等综合型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兔产业园区、肉羊产业园区等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同步配套“一园区”+“多基地”+“五方联合体”立体纵横的发展模式,着力于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延伸特色产业链条和提高产品附加值。集中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与产业扶贫、产业发展等配套政策的衔接,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的综合附加值,逐步构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完成和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三)深化农产品市场开拓
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支持建设区域公共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生态原产地保护基地,培育一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1+N+X”品牌体系;突出打好农产品绿色、生态、有机牌,推进“二品一标”示范县乡村创建。积极搭建农产品外销平台。继续实施对口援疆省市“百城千店”工程。积极拓展本地市场,推动农产品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进部队、进企业、进社区,构建县有配送中心、乡有配送站、村有便民餐车三级销售配送网络。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特色农产品“线上”与“线下”营销相结合,健全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培育农商直供、直播直销、会员制、个人定制等模式,推进农商互联、产销衔接。
                                                                                                             三、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重点扶持新疆果业、新疆枣兔、嘎子夏依、盛世华强、新疆博正、昆仑生物、舜远牧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扶持目录,落实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政策。
   (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顺应农业规模化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创新畜牧养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规模效益,有效释放农村劳动力。采取“合作社+农户”、“村委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和牲畜,形成互利共赢的紧密型利益共担机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农民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草畜联营等方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种养大户开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实现统一耕作、养殖,推动集约规模经营。
  (三)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深化农业科技服务进万家活动,建立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和下沉机制,逐步实现农技推广人员工作任务量化、服务在线化、管理考核数据化。重点做好十大产业技术支撑,结合十大农牧产业发展实际,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加强科技特派员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传、帮、带”作用,引导科技人员到基层一线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加快构建以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为主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二节 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
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落实自治区和地区关于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加快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和新兴产业倍增崛起,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鞋制品、纺织服装业、新型建材、矿产加工、新能源、生物制药以及数字经济等八大主导产业发展为主线,强化要素支撑保障,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加快打造和田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将和田县建设成南疆具有影响力的新兴工业基地,
   一、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
以打造南疆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为目标,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发展,重点打造特色畜产品、特色林果、色素辣椒以及主食产业等“四大全产业链”。做大做强肉羊以及兔、鹅、鸽、鸪等特禽肉制品精深加工,以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为主攻方向,开发绿色有机高端冷鲜肉、分割肉、禽蛋以及各类调理和熟食产品,加快畜产品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快发展红枣、核桃、葡萄等果蔬精深加工,重点开发红枣素、核桃肽等精深加工产品。延伸特色作物加工链,重点推进色素辣椒开发利用和精深加工,开发辣椒红色素、辣椒碱等下游产品。以经济新区为重点,加大食品工业培育力度,依托旅游业发展,积极开发各类方便食品、绿色食品、营养食品及保健食品。
   (二)重点发展鞋品制造
抢抓东部地区制鞋产业西移机遇,全力打造全国新一轮制鞋业梯度转移重要承接地,建设中国西部“丝路鞋都”。按照“大中鞋厂向园区集中、小型加工鞋企向乡村延伸、配套产业向园区周围集聚”的发展方向,推动鞋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发展休闲运动、健康舒适、高端商务、功能专用等鞋类产品,紧盯个性化消费群体和户外运动流行趋势,引进和开发功能型、时尚型、专业型、智能型鞋类产品。加快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和田县鞋业产业园产业承载和集聚能力。鼓励重点企业强化品牌创建、研发设计、网络营销等能力建设,实现“生产基地”向“总部经济”转型。
   (三)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箱包产业
紧贴纺织服装市场需求,稳步发展纺织服装业,依托存量企业,持续招优招强,切实发挥带动就业骨干基础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箱包、玩具产业,加快提升生产工艺,加大新产品开发,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引进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习惯和需求的品牌产品以及生产企业,重点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有品牌,逐步实现由贴牌生产向品牌销售跨越。
   (四)做优做精民族特色手工业
围绕和田县民俗文化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丝路文化底蕴以及民族特色传统加工业优势,加快实施葫芦雕刻、花帽、刺绣、乐器、民族服饰等民族特色产品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创意型民族手工业,构建和田特色文旅产品体系。以政府提供土地、技术、人员培训,以个人投入厂房、设备和资金,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努力提升民族特色传统工业发展水平,逐步形成民族传统手工业发展集群。
   (五)加快发展电子产品组装产业
加快电子产品组装产业集聚发展,将和田县打造为全疆重要的电子产品组装产业转移承接地和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手机系列、智能穿戴、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外设、小家电、电采暖等产品,按照核心部件内地厂家提供,配件新疆市场采购加工,本地进行组装加工的思路。
   二、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一)积极培育生物医药产业
巩固、提升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加快制订维吾尔医药发展规划,加快培育引进中药民族药产业龙头企业,丰富新型制剂、饮片、药用活性提取物等产品线,推进维药“国药准字号”研究申报,形成以维吾尔医药种植、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上下游联动的完整产业链。不断加大维吾尔医医药研发力度,建立产学研联合研发平台。加快建设推进维吾尔医药产业园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引进植物提取物类项目,提高提取、萃取技术,推进生物制品深度开发。
   (二)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加快引进太阳能光热、光伏、水能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培育打造水光电一体化能源基地,推进新能源产业扩容提质。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加大新能源在工业用能中的比重,探索试点新能源直供电等方式加大新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在城市公交、快递、出租车等多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电能替代和规模化运用。
   (三)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加快发展
紧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和田县数字经济产业园标准化建设。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鼓励支持扩大数字经济在工业领域应用场景范围。重点加快培育呼叫中心信息技术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呼叫中心、数据标注及电子商务等产业。
    三、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一)积极发展现代建材产业
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加速发展新型建材业,打造新型建材产业聚集基地。围绕建材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型建材开发,对水泥、空心砖、门窗、砂石、红砖等建材企业进行品质提升,以具有轻质、高强度、保温、节能、节土、装饰等优良特性的新型建材为主,延伸建材产品产业链、完善品种,做大做强“和田县建材”品牌。加快推进建材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水泥企业节能降耗和智能化改造,支持开发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和绿色装饰材料,支持发展多功能复合一体化、轻质化、空心化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推动梁、板、柱等装配式建筑结构件生产,积极发展集研发设计、绿色建造、工程管理、配套服务为一体的装配式建筑制造精工。加快建设家俱制造业产业园,适应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积极发展家具木材产业,重点发展木材加工、家具材料制造和家具生产。
   (二)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勘探开发
加快实施大型矿产资源基地调查评价工程项目,摸清可采区域内资源底数和分布位置,为铅、锌、铜、铁、锰、锂、铍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做好储备。积极推进花岗岩开发利用,重点发展建筑用石材产品。加快引进培育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矿产资源开采、冶炼、加工龙头企业。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准入管理,实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设计标准,全面落实规划分区管理制度。加快建设“采前有规划、采中能控制、采后可恢复”的绿色开采体系,积极创建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加快矿产资源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突破制约矿产资源开发的瓶颈障碍。
    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实施民营企业增优工程和中小企业高质量成长行动,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研究出台和田县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具体实施办法。以带动本地就业为目标,以发展民生工业为主,扶持发展各类中小微企业园区。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建立“小升规”后备企业库,精准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打造一批产业配套能力强、细分市场领先、知名度和影响力大、技术水平和创新程度高的“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
    五、强化各类要素保障
加大水、电、煤、气、建材及人力资源等基础要素保障,提升煤炭总产,保障市场供应。完成重大电力输送工程建设,满足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需求。加大天然气输转设施改造和建设,保障天然气供应在。推动水泥、建材等工业企业技改,降低能耗水平。大力发展光能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实训,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合格产业工人。
    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延链、补链、建链、强链为主攻方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强化要素支撑保障,逐步改变“两头在外”的产业链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培育和打造一批具备全产业链的优势企业。继续实施“百千万质量强企工程”,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质量强和、强县市建设,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积极组织申报自治区工业强基示范项目。
                                                                                                    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积极推动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物流、商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托幼、家政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扩大服务供给、释放需求潜力,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
    一、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
深入推进旅游兴疆战略,推动和田县成为中国特种旅游目的地“新通道”、南疆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新高地”、和田民俗风情旅游“新标杆”,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基地。
优化“一轴两翼”旅游产业布局。以315国道为中轴线;南翼以巴格其镇、罕艾日克镇片区为中心,将“约特干故城”项目打造成和田文旅新名片,带动南部乡镇丝路文化和民俗风情旅游大发展;北翼以经济新区片区为中心,将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成和田旅游集散基地会客厅,带动北部乡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沙漠体验旅游大发展。
加快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和精品景区提升。打造“一线一路一廊”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依托和康公路G580线,串联牛头山景区、乌鲁瓦提景区、G580风景道、康西瓦烈士陵园等景区和自然景观,打造进藏第九线旅游大通道;依托喀什塔什境内的昆仑天路,串联玉龙喀什河大峡谷、慕士山高山牧场、昆仑断崖、黑山村等景点,打造昆仑天路自驾游旅游线路;依托“两树一廊”,串联约特干故城、千里葡萄长廊、核桃王公园、无花果王等知名景区,形成环和田绿色生态长廊旅游线路。实施精品景区提升创建工程。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知名核心景区,精心打造一批精品旅游产品。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重点景区“智慧旅游”,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提升和田县旅游知名度,促进和田县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
现代物流业。加快构建由县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城乡物流配送节点组成的现代物流体系框架。以加工贸易、物流配送、仓储、服务业为重点,积极推进昆仑产业园建设综合性物流中转中心,建成通往中亚各国的重要物资和商品的集散地。健全城乡分拨配送体系,推动乡镇、农村(社区)物流配送中心及物流公共取送点建设。规范发展快递产业,加强城乡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点建设。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发展水平。
电子商务业。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加快实施电商专业镇村培育工程、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工程,优化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发展体系。积极建设直播带货基地,加强电商创业孵化和应用培训。加强电商企业整合,聚集县域电商企业,孵化优质电商企业,形成电商产业聚集区。
金融服务业。继续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贴近市场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小型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推动支付服务进村入户,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与信贷联动。不断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让农民、小型合作社、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获得均等化的金融服务。
     三、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
    现代商贸业。加快完善批发市场和社区商业中心等多层次商贸服务网络。加快推进经济新区文旅夜市商业街建设项目。围绕农副产品、建材产业等建设改造一批集商品集散、批发零售、交易展销、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专业交易市场。加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及网点布局,推动家电维修服务网点和标准化蔬菜市场改造。完善农村商业网点,进一步完善邮政、供销农村网点,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实施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建设鲜活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全程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
房地产开发业。以经济新区为重点开发区域,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先进的精品居住小区和商务楼宇。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制度,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大力发展“农牧民安家贷”等新型贷款业务。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入职、大学毕业生等新市民群体购房,制定出台特殊优惠政策。
    民族特色餐饮业。突出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引导餐饮业向集约化、标准化转型升级,打造集连锁经营、美食研发、人才孵化、物流配送、文化演艺、商业地产为一体的综合型商业餐饮集团,构建从项目开发、品牌管理、营销策划、夜市直营到运营指导的全产业链,加快特色餐饮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
    养老产业。加大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积极发展机构、居家和社区养老,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护理、康复护理、日间照料和居家护理等服务,鼓励发展“互联网+养老”,增强养老服务网络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积极培育医养结合等新业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托幼服务业。大力发展托幼服务业,推进托幼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开展托育服务,建立和完善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服务体系、管理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促进托育产业安全、合规、良性发展。
    家政服务业。培育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家政服务品牌和龙头企业,支持中小家政服务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加强服务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推进服务标准化,加大对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的支持力度。加强家政供需对接,加快月嫂、产后护理等基础服务培育,促进家政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举措,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投资、促消费,优化供给结构,服务国内大市场,推动对外开放,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培育发展新增长动力。
                                                                                        第一节  扩大有效投资
     聚焦交通、水利、能源等关键领域,加大基础设施领域巩固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适度超前、统筹规划,加快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提升对外通道,完善路网结构,全面提升交通枢纽功能,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加快构建“四纵、三横、两点、一中心”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进出行服务便捷快速。公路。重点实施洛浦-和田-墨玉G315改线、阿瓦提乡--经济新区等公路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村村通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公路、旅游路、资源路生命安全防护和危桥改造建设,加快和田县G3012线—千山河谷景区、和田县乌鲁瓦提景区道路等旅游公路建设,加大园区、矿产资源开发公路建设,强化公路养护管理,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管道运输:加快推进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建设。
    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加快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建设,推进庞纳孜水利枢纽前期工作,有效优化水资源时空配置。完成和田县东方红水库、英艾日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夯实农村水利基础,重点推进和田河大型灌区现代化提升改造及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及信息化工程,完善工程管网配套,切实保障农牧民饮水安全。提高水灾害治理能力,继续推进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等重点内陆河治理,加快朗如乡、喀什塔什乡等重点区域山洪沟治理,加强重点乡村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三、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电力支撑体系。着力优化网架结构,重点推进和田县经济新区北工业区基础设施电力建设,继续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和系统安全水平,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继续实施农村煤改电工程,进一步加强变电站基础设施,继续实施农村清洁供暖改造。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逐步提升充电保障能力。开工建设布雅煤矿一号井9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建成天台煤矿6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
    四、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稳步推进5G网络全面开放,实现城区全覆盖,乡村、边境及公路沿线4G全覆盖。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快光纤进村工程,着力推动智慧安防、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旅游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和田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推动建设全县统一的政务大数据中心和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第二节  着力促进消费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一、提升传统消费
优化城乡商业设施空间布局,推动商业设施提升改造,积极引入并丰富商业业态,推动零售业转变和创新经营模式;积极发展餐饮消费,合理布局中高端餐饮网点,鼓励大众化餐饮发展,健全餐饮行业标准化管理制度;大力促进住房消费,加大改善型住房供给,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动农村消费升级,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体系,优化整合存量设施资源,有效降低农村流通成本,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严格农村商品质量监管,激发农村消费潜力。
    二、培育新型消费
加快教育、文化消费提档升级,加大高品质产品供给,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完善旅游消费支撑条件,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指导,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引导旅游消费提质升级;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健康服务机构,积极发展健康服务、健康保险、健康咨询等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方式;撬动养老服务消费市场,提供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提升家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提高家政服务品质,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加快健康美容等高端生活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新型消费。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消费模式,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三、改善消费环境
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诚信经营,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确保市场主体提供安全放心的吃穿用消费品。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强化市场运行监测,建立健全重要消费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预测预警体系。依托大型商品批发零售企业,建立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探索建立商业代储制度,扩大储备规模。健全应急调控反应机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扩大节假日消费。
                                                                                     第五章 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动力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发展潜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第一节  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拓宽发展新空间。
    一、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提高国有资本运营和监管效率,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优化国有资本的空间、产业布局,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组、组建,推进国有资本与产业联动,在特色加工业、新能源产业、民族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将民营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进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努力破除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各种限制和隐形壁垒。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支持民营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建立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担保成本奖补机制。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鼓励民间资本采取混合所有制、联合招投标等方式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开展帮扶民营企业专项行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带动作用,采取资本金注入、直接投资、投资补助、基金注资、以奖代补、运营补贴等不同的投资方式,提高政府投资资金使用效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城市建设开发基金,积极募集社会资本,引进专业化管理团队,为重点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私募基金健康发展,引导各类投资基金积极投资本地企业,为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三、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大幅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企业开办注销、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着力降低物流、用能等费用。积极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履行“双告知”职责。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审慎包容监管,提高监管效能。聚焦“诚信和田”建设,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重点,建立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切实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把科技创新与全县实际相结合,切实增强科技进步和人才支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建立和完善地县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金融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创新领域,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快推进科技计划和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创新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二、支持创新平台建设
     全力推动和田县农业科技园建设,提升园区农业科技研发、技术转化、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功能,打造农业转型升级的科技引擎。继续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专业化孵化器。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运营主体申报自治区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加快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建设,实施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农民工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
    三、提升科技应用能力
    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引导一批科技成果对接特色产业、特色领域需求转移转化。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动畜禽、林果、特色作物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区域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实施 “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行动。以水资源循环有效利用、防沙治沙、盐碱地治理为重点,推动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推进工业技术改造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推进智慧园区、智慧工厂建设。
     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环境,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加强骨干人才、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需求,广泛开展招才引智、招商引才和柔性引才。加强与国家、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计划对接,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培育工程”和“科技人才培育工程”,积极推进地区、县市级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建设。争取自治区、援疆省市支持,采取联合培养人才、共建研究机构、开展科研协作等方式,柔性汇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全民培训和企业实训“双培训”为抓手,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打造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适配程度。

                                                                                       第六章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以产业为基、招商为要、就业为本,盘活基层空间,激发活力动力,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第一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八个不变”、做到“八个衔接”,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确保工作不留空挡、政策不留空白,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度机制,加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收入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发展和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和活力,确保脱贫后能发展、可持续。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县、乡、村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帮扶机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实施乡村产业提升行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完善销售网络、拓展销售渠道,提升经营主体带贫益贫能力,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收。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拓展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促进搬迁群众增收。深化援疆帮扶、定点帮扶、区内协作帮扶、社会帮扶,继续推动“五个一”全覆盖包联,开展“民营企业南疆行”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拓展以工代赈实施范围、赈济对象、赈济方式和建设领域,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农牧民参与农牧区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实现增收。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改进帮扶方式,引导群众依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
                                                                                              第二节  加强乡村建设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健全乡村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推动建设富有和田县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均达到100%。科学合理推进煤改电工程建设,改善各民族群众采暖条件,降低生活成本。继续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选择适宜的技术和改厕模式,持续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治理模式,鼓励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农户分类收集、定点定时投放、生物发酵堆肥、资源有效利用”为重点的资源化处理试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广实用、维护简便、高效低耗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艺技术,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院落与住宅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发展环境质量,让田园牧歌、秀美乡村成为和田的靓丽名片。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加快建立由县市、乡镇综合性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组成的农村物流网络,启动“快递进村”工程。加强乡村阵地建设,建强基层党组织,继续实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与村干部联合办公、“一带一”“一起干”等制度,构建“基层党建+乡村治理”工作机制。
                                                                                                 第三节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三权分置”制度和政策,激活农民财产权。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乡村闲置用地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强集体经营发展活力。建设县级、乡镇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建立草原产权制度,实施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落实草畜平衡奖补制度,保护基本草原。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阶梯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健全农业信贷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机制。
                                                                                                  第四节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全面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巩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成果。继续深化小麦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推进畜禽产品、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继续加大申请国家和自治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加大对小麦、玉米、苜蓿、特色作物的补贴力度。加强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乡村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比例。
第五节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积极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医疗等社会保险。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加快建设农技推广、经营管理、实用专业人才队伍,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户生产技术型人才。推动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强化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农村和基层一线流动,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建立社会人才服务乡村机制,推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向乡村一线倾斜,建立各职称“双轨运行”“直评直聘”机制。

                                                                                           第七章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功能品质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强化县城功能,突出小城镇特色,加快产城融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引导推动人口合理聚集,构建宜居宜业、生态优良的新型城镇格局。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加强空间发展统筹协调,优化空间发展战略、空间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构建“两带、四区;一轴、一核、多点”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坚决守好生态保护红线,以北部荒漠防治生态修复区、中部平原绿洲提升改造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水保区和南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区为重点,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实行农村居民点建设规模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村庄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强化城镇开发边界管控,科学引导城镇开发布局,集约发展工业空间,优化提升生活空间,促进城镇土地集约利用。高效率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分级管控、逐级传导的规划实施机制,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第二节  优化城镇体系布局
    围绕“和墨洛”城镇群发展,完善城镇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构建“一核一轴、三副多点”(一核:经济新区,打造和和同城副中心,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物流业和科研教育;一轴:城镇综合发展轴,连接经济新区与重点镇及重点工业园区;三副:3个重点镇,巴格其镇、罕艾日克镇和朗如乡;多点:9个一般乡镇)城镇空间布局,推动要素集聚和用地集约,逐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第三节  加快经济新区建设
     以打造和田县现代农业产业中心、科教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为目标,高质量推进经济新区建设,全面提升经济新区经济、文化、科教、旅游、交通枢纽等区域核心功能以及资源配置能力。按照“南延北进、西连东拓”的发展方向,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形成“一核三轴、三廊多片;水绿交织、点轴布局”的空间结构,实施留白增绿战略,引导人口向城镇发展,增强城市人文特色,全面提升城市风貌,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宜居程度,将新区打造成功能完善、和谐宜居、富有活力、产城融合的和田地区“会客厅”。
                                                                                              第四节  积极培育特色小城镇
    坚持特色兴镇、产业建镇,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商则商,重点加大对农牧业服务、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商贸物流等类型特色小城镇培育力度,加快巴格其镇、塔瓦库勒乡、罕艾日克镇和朗如乡等小城镇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旅游名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农业产业化镇等特色小城镇。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环境质量、文化内涵和发展品质,切实改善镇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服务农民、带动乡村的能力。
                                                                                              第五节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全县范围“一证通用”。探索户籍制度与居住证制度并轨,保障符合条件的未落户常住人口在流入地平等享受就业创业、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医疗、住房租购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资源有偿退出机制,支持和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转让权益。
                                                                                                第六节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建立农村幼儿园与县城优质幼儿园“城乡联盟共同体”,加强包联帮扶。推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鼓励县乡两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机制,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远程医疗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医疗。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在城乡公共交通、农网改造、农村饮水安全、村庄整治、供水排水等领域先行试点,推动水、电、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

                                                                                        第八章  推进文化润疆,筑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更好地宣传教育群众、团结凝聚人心。
                                                                                                          第一节  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
    推动实施和田县文化润疆工程规划,扎实做好文化保护、文化开发、文化创作、文化阵地、文化交流、文化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等工作,围绕贯通中华文化血脉、融入现代文明、彰显中华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谋划文化润疆具体项目。
                                                                                                         第二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入挖掘和有效运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文物、文化遗存,有力宣传阐释新疆广袤土地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新疆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新疆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
                                                                                                         第三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大力推进世俗文化、现代文化发展,教育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俗。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设划,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第四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科技馆等设施建设,配齐配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施设备,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形成比较完备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强专业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鼓励创作本土文艺作品,培育文艺精品项目。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加快融媒体5G大数据中心以及乡村两级融媒体中心分中心站建设,不断提高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推进“智慧广电”建设,实施广播电视高清数字化改造,全面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地面无线数字化覆盖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升级。加快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中心建设,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开发。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田径跑道和足球场、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公共体育场和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第五节  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坚持“特色引领、文化为魂”,加强“昆仑文化、玉石文化、民俗文化、沙漠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手工文化、美食文化”等特色资源发掘整理,建设布局文化产业示范街(区),培育扶持一批特色文化骨干企业、小微企业、创客空间。依托县文工团等专业文艺院团,努力创作精品佳作,全力打造和田艺术精品,加大多模式、多主题、内容丰富的专业演艺文创产品供给。


                                                                                                  第九章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节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更稳定的就业。把产业促进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培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扶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农村经济实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着力扩大就业容量,形成扩大就业的长久产业基础。依托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及乡镇“片区工厂”、村级“卫星工厂”,大力开发就近就业,扶持小微创业带动就业,开发旅游产业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继续加大有组织劳动力输出力度,推进疆内有组织劳动力转移,支持季节性、临时性短期灵活务工就业。健全完善与北京市劳务输出常态化合作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培养机制。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推进和田县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第二节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加快推进全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和田县特色、适应和田县经济社会发展、顺应人民群众期待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教师队伍综合能力和教育公共基础设施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更加巩固。
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持续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扶持力度,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体系。
加快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根据学生增长规律,结合和田县教育发展需求,以中小学为重点,大力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动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办学。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完善教师招聘、培养、服务、管理、使用闭环管理机制,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严把教师入口质量关。强化教师待遇保障,全面落实惠师政策,提高教师政治地位、职业地位、社会地位,增强事业吸引力。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形成中高职衔接、职普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地区中高职一体化10大专业群建设布局为契机,坚持初高中毕业未就业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覆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专业合作企业均达2个以上,8家规模企业进校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第三节  推进健康和田建设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织牢织密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服务体系。
    持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建成一所综合性医疗机构(县人民医院)、二所专科性医疗机构(县维吾尔医医院、县妇幼保健医院),新建三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提升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疗机构业务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启动“五化”建设、深入推行“三满意”服务。
    持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推进县疾控中心整体搬迁工作。完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楼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指挥体系,不断增强和完善检测检验能力。全面加强县人民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完善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持续加强乡镇卫生院基本预防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不断加强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加强医疗物资储备场地的建设,按需按量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切实提升重大疫情快速响应能力。
    持续推进维吾尔医医药能力建设。积极申请将现有的维吾尔药处方转为院内制剂,实现“医共体”内供应。依托临床诊疗和维吾尔医医药制剂车间,完成医学临床应用各项数据收集、整理,为申请国药准字号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持续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
    持续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按照机构改革政策,实现妇幼保健所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站机构重组,组建县妇幼保健医院、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站两个职能单位。
    持续加强医疗人才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楼建设。依托北京援和资金设立的“和田县村医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大力开展县乡村三级各类医疗服务人员的能力提升培训,实现就近就地培训。
    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进程。依托“医共体”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搭建完善县域医疗卫生大数据平台,全面推进县乡一体的“远程会诊”机制,不断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医疗健康服务能力。
    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由县人民医院牵头,全面推进县域内紧密型医疗资源和公共卫生共同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县卫健委对医共体各单位运行进行全程监管、监督。
    全面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孕前型管理、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深入开展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关爱和帮助;积极推进公立托育机构建设进度。
                                                                                                      第四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全面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有序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着力提高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落实社保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等补充养老险。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运行。
    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充分发挥公办及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功能,重点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依托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强化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重点支持面向失能半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完善农村幸福大院功能。做好留守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提高孤弃儿童养育水平,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做好城市低保救助、低收入家庭认定。健全和完善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福利补贴和重点人群分类施保制度。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扩大“一站式”救助定点医院数量,合理确定医疗救助标准。加强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广泛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第五节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立足县域发展需求,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提高住房保障能力,满足住房群众的住房需求。积极开发房地产,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实施和田县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增加公共租赁住房有效供应。巩固提升农村安居工程,继续开展农村住房抗震防灾加固改造,加快补齐农村住房配套设施短板,打造乡土特色和各具特点的农村建筑风貌,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和农户基本生活质量。

                                                                                 第十章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和田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和防范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一节  推进法治和田建设
    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县要求落实到工作各领域,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和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贯彻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健全完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合法性审核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民法典为重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教育,夯实依法治区群众基础。
                                                                                                     第二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具有和田县特色的“枫桥经验”,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依法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建设,形成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社区矫正信息化格局。
                                                                                                      第三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健全公共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组建“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的综合救援队伍,加大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等“八大工程”建设,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大气象监测范围,提升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监测能力。

                                                                                                       第十一章  做好监督评估

    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任务和政策,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并将其列入考核目标。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工作的指导,加大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力度,科学严格绩效考核,构建领导有力、衔接有序、配合密切、协调顺畅和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要跟踪、监测、分析相关领域规划实施情况,研究年度实施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在本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组织开展全面评估。

打开手机扫一扫查看
  • 下一篇:
  • 上一篇:
相关稿件
 
» 正文
 

和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时间:2023-09-29 22:19  浏览次数:

和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是和田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和田县巩固社会稳定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长治久安的关键五年。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和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是抢抓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机遇,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是推动“和墨洛”协同发展、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一章  筑牢发展基础,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

    “十三五”时期,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在对口支援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脱贫攻坚两大历史任务,强化使命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全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迈向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定基础。
                                                                                                            第一节 发展成就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持续扩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36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2%;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74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6051亿元,年均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6亿元,年均增长11.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4%。“两业驱动、半工半农、南核北葡、鞋纺并进”产业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不断壮大;工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制鞋、纺织服装和电子产品组装业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初具雏形,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依托巴格其镇打造了全疆乃至于全国最大的核桃期货交易市场,红枣交易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推进“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脱贫举措,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蓝天、碧水、净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场标志性战役全面展开,严格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和田县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清理整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严格执行财政预算,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民生、扶贫等重点支出,确保了“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坚持关口前移,突出预防为主,集中开展债务清理清查,有效从源头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实现了政府零违规举债。
    基础瓶颈加快突破。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相继实施,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效提升。新建(改建)农村公2358公里,三级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村村通油路目标全面完成。完成玉河水利枢纽工程可研批复,实施一批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配套、防洪抗旱、内陆河治理、中小河流治理、高效节水工程建设项目,全县水利建设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1座,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完工,网架结构和供电可靠性有效增强。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大力实施惠民工程,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80%以上。年均转移就业8.3万余人次,2020年人均劳务创收比2016年翻了一番。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实现全覆盖,15年免费教育政策全面落实,新改(扩)建学校138所、幼儿园140所,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持续开展,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和田县医院门诊楼、和田县维吾尔医院综合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分别达到100%和100%,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有效防治。全民参保计划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并轨运行。建成农村安居住房3.54万余套、城镇保障性住房7450套,实施“煤改电”工程3.6万户,12.4万群众喜迁新居。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压减,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进展顺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步实施。国资国企、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累计引进各类人才0.7589万余人,有效缓解了基层人才短缺的矛盾。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到位资金83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3.08倍。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始终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基层减负”年活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党的群众路线和基层基础不断巩固,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
                                                                                                     第二节  机遇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和田县抢抓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丝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五年,面临诸多机遇和优势。
    政策支持前所未有。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大力推动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继续加大对南疆的倾斜支持力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给予新疆特别是南疆四地州一系列特殊政策扶持。随着相关特殊政策逐项落地生效,势必汇聚成促进和田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政策支撑。
    优势资源转换机遇。自然气候条件独特,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200~210天),发展特色畜牧业、林果业、种植业等条件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独特,历史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文化遗址众多,自然景观开发空间巨大,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人力资源优势更趋突出,懂国语、会技术、守纪律的产业工人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撑。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机遇。和田县作为重要的农业县,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十四五”时期,将在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将对和田县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质量,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深化对口援疆战略机遇。北京市对口支援给和田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继续深化对口援疆战略,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将在干部人才、产业援疆、改善民生、民族团结上聚焦发力,将有效提升和田县自身“造血”功能,为和田县实现加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稳定红利持续释放机遇。近年来,为和田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  2035年远景目标
    对标国家、自治区和和田地区2035年远景的战略安排,从和田县实际出发,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新台阶;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城镇建设取得突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具有和田县鲜明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文化润疆工程取得重大成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更高层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开放新格局;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县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长治久安的基础更加牢固。

                                                                                            第二章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努力建设平安和田县、技能和田县、健康和田县、文明和田县、幸福和田县、绿色和田县、美丽和田县。
                                                                                                          第二节  发展思路
    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紧贴民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乡村振兴、新区建设“双轮”驱动,突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大核心任务,以经济新区、昆仑工业园区为平台,全力打造“一个集群、两个园区、三大中心、六大基地、一个经济带”,力争在产业动能转换、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创能力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交通枢纽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转型,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彰显新形象,全面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道重要节点城市中的战略地位,推动形成以“经济新区”为核心区的发展格局,奋力在地区县市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走出一条符合和田县实际、具有和田县实际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三节  发展目标
    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和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区域性副中心城市能级明显增强,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更加稳定、更有质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同步,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健康和田县建设稳步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人口增长有效控制,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文化润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牢固树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文化主体地位切实巩固,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能耗和水资源、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自治区和地区下达任务,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成效。美丽和田县建设深入推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全社会环境意识显著增强。
——民族团结实现新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更加坚实,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依法治县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抵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第三章  持续扩大产业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战略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和田县特色现代产业格局,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地区明确的“十百千万亿”级农业主导产业战略,全力推进以兔、鹅、鸽、羊、鹧鸪、食用菌、设施农业、色素辣椒、饲草料、大田蔬菜为主导的十大特色农牧业产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一、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一)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加快健全畜禽良种体系、饲草保障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品牌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推动畜牧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和田县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转变。
实施畜禽种业提升计划,加快畜禽良种引进扩繁,提升畜禽良种化水平。加快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开展“四良一规范”示范县创建,提升畜牧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建设,开展县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达标行动,配齐村级动物防疫员,全面推广普及兽医社会化服务,提高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动物卫生监督能力和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全力保障饲草供给安全,依托沙漠土壤化治理技术,加大“绿疆一号”、蛋白桑、青贮玉米等饲草种植力度,实施“退耕还草、草田轮作”,推进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探索大棚种植牧草模式,加大芦苇草场收储利用,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持续扩大本地饲草种植规模;稳定饲草外购调入渠道;建设饲草料收储加工基地,完善区域性饲草料市场体系。
   (二)做精做强种植业
    稳定粮食生产。坚持粮食生产“区内平衡、略有结余”方针,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优质高效高产粮田建设,优化林粮间作种植模式,稳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口粮基本自给。
做精特色种植。按照“稳红扩黄”工作思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原则,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为带动,着力发展以色素辣椒、西甜瓜、胡萝卜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把地方土特色和小品种打造成为带动农民地收的“大产业”。
做强设施农业。围绕建设和田市乃至南疆地区“菜篮子”供应基地,抢抓《南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机遇,稳步发展茄果类春季生产,叶菜类深冬生产。完善设施农业标准化种植、种苗繁育、病害防治、市场营销体系。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立足“小庭院、大产业”,因地制宜、一户一策、适度规模、合理布局,推广“1+N”发展模式,重点发展庭院蔬菜、林果以及畜禽养殖,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
    (三)推动林果业提质增效
推动林果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推动林果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实施核桃、红枣等优势品种产区建设,加快推动林果标准化基地建设,继续实施林果提质增效工程,加大核桃疏密改造力度,有序推动低产低效林地退出。加强产地交易市场和林果产品品牌建设,继续推动林果加工流通企业建设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冷链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核桃、红枣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四)积极发展绿色农业
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加快实施化学农药减量替代计划,建设现代绿色植保防控体系;扩大农膜回收规模,健全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体系,提高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推进和田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大力实施种养业循环一体化工程,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和散养密集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与标准化改造,构建“3+1”四方联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
    (五)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特色经济作物、林果、饲草料种植收获加工机械、设施养殖机械,全面推广免耕播种机械、深施肥机械、高效植保机械、节水灌溉设备、大中型多功能作业机具以及残膜回收机具。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工程,构建多功能农业大数据平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情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
    (六)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标准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化肥、农药特别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实施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农产品质量监测预警、安全追溯平台。完善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特别是建立畜产品全链条无缝隙监管制度,提升质量检验检测能力。
                                                                                                         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把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引入农业,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立体化、复合式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不同类型农业产业链延伸整合,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统筹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出口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集生产、保鲜、储运、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按照“企业进园区、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原则,继续推动建设一批综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示范园,配套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冷链物流园区、中央厨房等“园中园”,重点培育“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物流终端”“中央厨房+快餐门店”等新型加工业态,构建标准化种养殖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体系化物流配送和市场营销网络体系“三化一体”立体平台网络。
   (二)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
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和田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推进“产业进园区、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通过顶层设计,集中优势资源,建设具备农产品研发、冷冻、加工、物流、展示展销、培训等综合型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兔产业园区、肉羊产业园区等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同步配套“一园区”+“多基地”+“五方联合体”立体纵横的发展模式,着力于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延伸特色产业链条和提高产品附加值。集中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与产业扶贫、产业发展等配套政策的衔接,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的综合附加值,逐步构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完成和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三)深化农产品市场开拓
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支持建设区域公共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生态原产地保护基地,培育一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1+N+X”品牌体系;突出打好农产品绿色、生态、有机牌,推进“二品一标”示范县乡村创建。积极搭建农产品外销平台。继续实施对口援疆省市“百城千店”工程。积极拓展本地市场,推动农产品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进部队、进企业、进社区,构建县有配送中心、乡有配送站、村有便民餐车三级销售配送网络。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特色农产品“线上”与“线下”营销相结合,健全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培育农商直供、直播直销、会员制、个人定制等模式,推进农商互联、产销衔接。
                                                                                                             三、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重点扶持新疆果业、新疆枣兔、嘎子夏依、盛世华强、新疆博正、昆仑生物、舜远牧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扶持目录,落实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政策。
   (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顺应农业规模化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创新畜牧养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规模效益,有效释放农村劳动力。采取“合作社+农户”、“村委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和牲畜,形成互利共赢的紧密型利益共担机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农民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草畜联营等方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种养大户开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实现统一耕作、养殖,推动集约规模经营。
  (三)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深化农业科技服务进万家活动,建立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和下沉机制,逐步实现农技推广人员工作任务量化、服务在线化、管理考核数据化。重点做好十大产业技术支撑,结合十大农牧产业发展实际,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加强科技特派员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传、帮、带”作用,引导科技人员到基层一线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加快构建以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为主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二节 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
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落实自治区和地区关于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加快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和新兴产业倍增崛起,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鞋制品、纺织服装业、新型建材、矿产加工、新能源、生物制药以及数字经济等八大主导产业发展为主线,强化要素支撑保障,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加快打造和田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将和田县建设成南疆具有影响力的新兴工业基地,
   一、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
以打造南疆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为目标,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发展,重点打造特色畜产品、特色林果、色素辣椒以及主食产业等“四大全产业链”。做大做强肉羊以及兔、鹅、鸽、鸪等特禽肉制品精深加工,以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为主攻方向,开发绿色有机高端冷鲜肉、分割肉、禽蛋以及各类调理和熟食产品,加快畜产品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快发展红枣、核桃、葡萄等果蔬精深加工,重点开发红枣素、核桃肽等精深加工产品。延伸特色作物加工链,重点推进色素辣椒开发利用和精深加工,开发辣椒红色素、辣椒碱等下游产品。以经济新区为重点,加大食品工业培育力度,依托旅游业发展,积极开发各类方便食品、绿色食品、营养食品及保健食品。
   (二)重点发展鞋品制造
抢抓东部地区制鞋产业西移机遇,全力打造全国新一轮制鞋业梯度转移重要承接地,建设中国西部“丝路鞋都”。按照“大中鞋厂向园区集中、小型加工鞋企向乡村延伸、配套产业向园区周围集聚”的发展方向,推动鞋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发展休闲运动、健康舒适、高端商务、功能专用等鞋类产品,紧盯个性化消费群体和户外运动流行趋势,引进和开发功能型、时尚型、专业型、智能型鞋类产品。加快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和田县鞋业产业园产业承载和集聚能力。鼓励重点企业强化品牌创建、研发设计、网络营销等能力建设,实现“生产基地”向“总部经济”转型。
   (三)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箱包产业
紧贴纺织服装市场需求,稳步发展纺织服装业,依托存量企业,持续招优招强,切实发挥带动就业骨干基础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箱包、玩具产业,加快提升生产工艺,加大新产品开发,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引进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习惯和需求的品牌产品以及生产企业,重点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有品牌,逐步实现由贴牌生产向品牌销售跨越。
   (四)做优做精民族特色手工业
围绕和田县民俗文化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丝路文化底蕴以及民族特色传统加工业优势,加快实施葫芦雕刻、花帽、刺绣、乐器、民族服饰等民族特色产品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创意型民族手工业,构建和田特色文旅产品体系。以政府提供土地、技术、人员培训,以个人投入厂房、设备和资金,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努力提升民族特色传统工业发展水平,逐步形成民族传统手工业发展集群。
   (五)加快发展电子产品组装产业
加快电子产品组装产业集聚发展,将和田县打造为全疆重要的电子产品组装产业转移承接地和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手机系列、智能穿戴、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外设、小家电、电采暖等产品,按照核心部件内地厂家提供,配件新疆市场采购加工,本地进行组装加工的思路。
   二、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一)积极培育生物医药产业
巩固、提升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加快制订维吾尔医药发展规划,加快培育引进中药民族药产业龙头企业,丰富新型制剂、饮片、药用活性提取物等产品线,推进维药“国药准字号”研究申报,形成以维吾尔医药种植、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上下游联动的完整产业链。不断加大维吾尔医医药研发力度,建立产学研联合研发平台。加快建设推进维吾尔医药产业园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引进植物提取物类项目,提高提取、萃取技术,推进生物制品深度开发。
   (二)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加快引进太阳能光热、光伏、水能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培育打造水光电一体化能源基地,推进新能源产业扩容提质。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加大新能源在工业用能中的比重,探索试点新能源直供电等方式加大新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在城市公交、快递、出租车等多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电能替代和规模化运用。
   (三)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加快发展
紧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和田县数字经济产业园标准化建设。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鼓励支持扩大数字经济在工业领域应用场景范围。重点加快培育呼叫中心信息技术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呼叫中心、数据标注及电子商务等产业。
    三、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一)积极发展现代建材产业
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加速发展新型建材业,打造新型建材产业聚集基地。围绕建材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型建材开发,对水泥、空心砖、门窗、砂石、红砖等建材企业进行品质提升,以具有轻质、高强度、保温、节能、节土、装饰等优良特性的新型建材为主,延伸建材产品产业链、完善品种,做大做强“和田县建材”品牌。加快推进建材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水泥企业节能降耗和智能化改造,支持开发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和绿色装饰材料,支持发展多功能复合一体化、轻质化、空心化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推动梁、板、柱等装配式建筑结构件生产,积极发展集研发设计、绿色建造、工程管理、配套服务为一体的装配式建筑制造精工。加快建设家俱制造业产业园,适应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积极发展家具木材产业,重点发展木材加工、家具材料制造和家具生产。
   (二)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勘探开发
加快实施大型矿产资源基地调查评价工程项目,摸清可采区域内资源底数和分布位置,为铅、锌、铜、铁、锰、锂、铍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做好储备。积极推进花岗岩开发利用,重点发展建筑用石材产品。加快引进培育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矿产资源开采、冶炼、加工龙头企业。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准入管理,实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设计标准,全面落实规划分区管理制度。加快建设“采前有规划、采中能控制、采后可恢复”的绿色开采体系,积极创建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加快矿产资源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突破制约矿产资源开发的瓶颈障碍。
    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实施民营企业增优工程和中小企业高质量成长行动,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研究出台和田县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具体实施办法。以带动本地就业为目标,以发展民生工业为主,扶持发展各类中小微企业园区。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建立“小升规”后备企业库,精准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打造一批产业配套能力强、细分市场领先、知名度和影响力大、技术水平和创新程度高的“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
    五、强化各类要素保障
加大水、电、煤、气、建材及人力资源等基础要素保障,提升煤炭总产,保障市场供应。完成重大电力输送工程建设,满足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需求。加大天然气输转设施改造和建设,保障天然气供应在。推动水泥、建材等工业企业技改,降低能耗水平。大力发展光能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实训,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合格产业工人。
    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延链、补链、建链、强链为主攻方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强化要素支撑保障,逐步改变“两头在外”的产业链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培育和打造一批具备全产业链的优势企业。继续实施“百千万质量强企工程”,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质量强和、强县市建设,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积极组织申报自治区工业强基示范项目。
                                                                                                    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积极推动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物流、商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托幼、家政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扩大服务供给、释放需求潜力,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
    一、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
深入推进旅游兴疆战略,推动和田县成为中国特种旅游目的地“新通道”、南疆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新高地”、和田民俗风情旅游“新标杆”,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基地。
优化“一轴两翼”旅游产业布局。以315国道为中轴线;南翼以巴格其镇、罕艾日克镇片区为中心,将“约特干故城”项目打造成和田文旅新名片,带动南部乡镇丝路文化和民俗风情旅游大发展;北翼以经济新区片区为中心,将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成和田旅游集散基地会客厅,带动北部乡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沙漠体验旅游大发展。
加快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和精品景区提升。打造“一线一路一廊”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依托和康公路G580线,串联牛头山景区、乌鲁瓦提景区、G580风景道、康西瓦烈士陵园等景区和自然景观,打造进藏第九线旅游大通道;依托喀什塔什境内的昆仑天路,串联玉龙喀什河大峡谷、慕士山高山牧场、昆仑断崖、黑山村等景点,打造昆仑天路自驾游旅游线路;依托“两树一廊”,串联约特干故城、千里葡萄长廊、核桃王公园、无花果王等知名景区,形成环和田绿色生态长廊旅游线路。实施精品景区提升创建工程。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知名核心景区,精心打造一批精品旅游产品。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重点景区“智慧旅游”,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提升和田县旅游知名度,促进和田县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
现代物流业。加快构建由县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城乡物流配送节点组成的现代物流体系框架。以加工贸易、物流配送、仓储、服务业为重点,积极推进昆仑产业园建设综合性物流中转中心,建成通往中亚各国的重要物资和商品的集散地。健全城乡分拨配送体系,推动乡镇、农村(社区)物流配送中心及物流公共取送点建设。规范发展快递产业,加强城乡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点建设。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发展水平。
电子商务业。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加快实施电商专业镇村培育工程、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工程,优化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发展体系。积极建设直播带货基地,加强电商创业孵化和应用培训。加强电商企业整合,聚集县域电商企业,孵化优质电商企业,形成电商产业聚集区。
金融服务业。继续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贴近市场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小型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推动支付服务进村入户,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与信贷联动。不断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让农民、小型合作社、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获得均等化的金融服务。
     三、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
    现代商贸业。加快完善批发市场和社区商业中心等多层次商贸服务网络。加快推进经济新区文旅夜市商业街建设项目。围绕农副产品、建材产业等建设改造一批集商品集散、批发零售、交易展销、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专业交易市场。加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及网点布局,推动家电维修服务网点和标准化蔬菜市场改造。完善农村商业网点,进一步完善邮政、供销农村网点,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实施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建设鲜活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全程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
房地产开发业。以经济新区为重点开发区域,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先进的精品居住小区和商务楼宇。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制度,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大力发展“农牧民安家贷”等新型贷款业务。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入职、大学毕业生等新市民群体购房,制定出台特殊优惠政策。
    民族特色餐饮业。突出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引导餐饮业向集约化、标准化转型升级,打造集连锁经营、美食研发、人才孵化、物流配送、文化演艺、商业地产为一体的综合型商业餐饮集团,构建从项目开发、品牌管理、营销策划、夜市直营到运营指导的全产业链,加快特色餐饮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
    养老产业。加大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积极发展机构、居家和社区养老,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护理、康复护理、日间照料和居家护理等服务,鼓励发展“互联网+养老”,增强养老服务网络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积极培育医养结合等新业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托幼服务业。大力发展托幼服务业,推进托幼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开展托育服务,建立和完善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服务体系、管理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促进托育产业安全、合规、良性发展。
    家政服务业。培育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家政服务品牌和龙头企业,支持中小家政服务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加强服务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推进服务标准化,加大对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的支持力度。加强家政供需对接,加快月嫂、产后护理等基础服务培育,促进家政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举措,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投资、促消费,优化供给结构,服务国内大市场,推动对外开放,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培育发展新增长动力。
                                                                                        第一节  扩大有效投资
     聚焦交通、水利、能源等关键领域,加大基础设施领域巩固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适度超前、统筹规划,加快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提升对外通道,完善路网结构,全面提升交通枢纽功能,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加快构建“四纵、三横、两点、一中心”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进出行服务便捷快速。公路。重点实施洛浦-和田-墨玉G315改线、阿瓦提乡--经济新区等公路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村村通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公路、旅游路、资源路生命安全防护和危桥改造建设,加快和田县G3012线—千山河谷景区、和田县乌鲁瓦提景区道路等旅游公路建设,加大园区、矿产资源开发公路建设,强化公路养护管理,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管道运输:加快推进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建设。
    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加快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建设,推进庞纳孜水利枢纽前期工作,有效优化水资源时空配置。完成和田县东方红水库、英艾日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夯实农村水利基础,重点推进和田河大型灌区现代化提升改造及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及信息化工程,完善工程管网配套,切实保障农牧民饮水安全。提高水灾害治理能力,继续推进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等重点内陆河治理,加快朗如乡、喀什塔什乡等重点区域山洪沟治理,加强重点乡村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三、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电力支撑体系。着力优化网架结构,重点推进和田县经济新区北工业区基础设施电力建设,继续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和系统安全水平,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继续实施农村煤改电工程,进一步加强变电站基础设施,继续实施农村清洁供暖改造。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逐步提升充电保障能力。开工建设布雅煤矿一号井9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建成天台煤矿6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
    四、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稳步推进5G网络全面开放,实现城区全覆盖,乡村、边境及公路沿线4G全覆盖。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快光纤进村工程,着力推动智慧安防、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旅游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和田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推动建设全县统一的政务大数据中心和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第二节  着力促进消费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一、提升传统消费
优化城乡商业设施空间布局,推动商业设施提升改造,积极引入并丰富商业业态,推动零售业转变和创新经营模式;积极发展餐饮消费,合理布局中高端餐饮网点,鼓励大众化餐饮发展,健全餐饮行业标准化管理制度;大力促进住房消费,加大改善型住房供给,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动农村消费升级,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体系,优化整合存量设施资源,有效降低农村流通成本,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严格农村商品质量监管,激发农村消费潜力。
    二、培育新型消费
加快教育、文化消费提档升级,加大高品质产品供给,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完善旅游消费支撑条件,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指导,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引导旅游消费提质升级;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健康服务机构,积极发展健康服务、健康保险、健康咨询等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方式;撬动养老服务消费市场,提供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提升家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提高家政服务品质,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加快健康美容等高端生活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新型消费。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消费模式,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三、改善消费环境
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诚信经营,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确保市场主体提供安全放心的吃穿用消费品。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强化市场运行监测,建立健全重要消费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预测预警体系。依托大型商品批发零售企业,建立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探索建立商业代储制度,扩大储备规模。健全应急调控反应机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扩大节假日消费。
                                                                                     第五章 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动力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发展潜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第一节  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拓宽发展新空间。
    一、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提高国有资本运营和监管效率,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优化国有资本的空间、产业布局,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组、组建,推进国有资本与产业联动,在特色加工业、新能源产业、民族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将民营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进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努力破除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各种限制和隐形壁垒。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支持民营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建立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担保成本奖补机制。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鼓励民间资本采取混合所有制、联合招投标等方式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开展帮扶民营企业专项行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带动作用,采取资本金注入、直接投资、投资补助、基金注资、以奖代补、运营补贴等不同的投资方式,提高政府投资资金使用效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城市建设开发基金,积极募集社会资本,引进专业化管理团队,为重点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私募基金健康发展,引导各类投资基金积极投资本地企业,为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三、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大幅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企业开办注销、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着力降低物流、用能等费用。积极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履行“双告知”职责。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审慎包容监管,提高监管效能。聚焦“诚信和田”建设,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重点,建立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切实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把科技创新与全县实际相结合,切实增强科技进步和人才支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建立和完善地县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金融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创新领域,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快推进科技计划和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创新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二、支持创新平台建设
     全力推动和田县农业科技园建设,提升园区农业科技研发、技术转化、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功能,打造农业转型升级的科技引擎。继续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专业化孵化器。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运营主体申报自治区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加快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建设,实施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农民工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
    三、提升科技应用能力
    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引导一批科技成果对接特色产业、特色领域需求转移转化。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动畜禽、林果、特色作物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区域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实施 “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行动。以水资源循环有效利用、防沙治沙、盐碱地治理为重点,推动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推进工业技术改造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推进智慧园区、智慧工厂建设。
     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环境,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加强骨干人才、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需求,广泛开展招才引智、招商引才和柔性引才。加强与国家、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计划对接,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培育工程”和“科技人才培育工程”,积极推进地区、县市级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建设。争取自治区、援疆省市支持,采取联合培养人才、共建研究机构、开展科研协作等方式,柔性汇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全民培训和企业实训“双培训”为抓手,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打造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适配程度。

                                                                                       第六章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以产业为基、招商为要、就业为本,盘活基层空间,激发活力动力,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第一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八个不变”、做到“八个衔接”,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确保工作不留空挡、政策不留空白,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度机制,加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收入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发展和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和活力,确保脱贫后能发展、可持续。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县、乡、村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帮扶机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实施乡村产业提升行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完善销售网络、拓展销售渠道,提升经营主体带贫益贫能力,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收。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拓展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促进搬迁群众增收。深化援疆帮扶、定点帮扶、区内协作帮扶、社会帮扶,继续推动“五个一”全覆盖包联,开展“民营企业南疆行”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拓展以工代赈实施范围、赈济对象、赈济方式和建设领域,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农牧民参与农牧区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实现增收。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改进帮扶方式,引导群众依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
                                                                                              第二节  加强乡村建设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健全乡村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推动建设富有和田县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均达到100%。科学合理推进煤改电工程建设,改善各民族群众采暖条件,降低生活成本。继续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选择适宜的技术和改厕模式,持续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治理模式,鼓励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农户分类收集、定点定时投放、生物发酵堆肥、资源有效利用”为重点的资源化处理试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广实用、维护简便、高效低耗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艺技术,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院落与住宅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发展环境质量,让田园牧歌、秀美乡村成为和田的靓丽名片。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加快建立由县市、乡镇综合性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组成的农村物流网络,启动“快递进村”工程。加强乡村阵地建设,建强基层党组织,继续实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与村干部联合办公、“一带一”“一起干”等制度,构建“基层党建+乡村治理”工作机制。
                                                                                                 第三节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三权分置”制度和政策,激活农民财产权。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乡村闲置用地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强集体经营发展活力。建设县级、乡镇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建立草原产权制度,实施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落实草畜平衡奖补制度,保护基本草原。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阶梯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健全农业信贷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机制。
                                                                                                  第四节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全面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巩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成果。继续深化小麦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推进畜禽产品、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继续加大申请国家和自治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加大对小麦、玉米、苜蓿、特色作物的补贴力度。加强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乡村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比例。
第五节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积极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医疗等社会保险。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加快建设农技推广、经营管理、实用专业人才队伍,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户生产技术型人才。推动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强化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农村和基层一线流动,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建立社会人才服务乡村机制,推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向乡村一线倾斜,建立各职称“双轨运行”“直评直聘”机制。

                                                                                           第七章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功能品质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强化县城功能,突出小城镇特色,加快产城融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引导推动人口合理聚集,构建宜居宜业、生态优良的新型城镇格局。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加强空间发展统筹协调,优化空间发展战略、空间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构建“两带、四区;一轴、一核、多点”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坚决守好生态保护红线,以北部荒漠防治生态修复区、中部平原绿洲提升改造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水保区和南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区为重点,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实行农村居民点建设规模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村庄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强化城镇开发边界管控,科学引导城镇开发布局,集约发展工业空间,优化提升生活空间,促进城镇土地集约利用。高效率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分级管控、逐级传导的规划实施机制,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第二节  优化城镇体系布局
    围绕“和墨洛”城镇群发展,完善城镇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构建“一核一轴、三副多点”(一核:经济新区,打造和和同城副中心,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物流业和科研教育;一轴:城镇综合发展轴,连接经济新区与重点镇及重点工业园区;三副:3个重点镇,巴格其镇、罕艾日克镇和朗如乡;多点:9个一般乡镇)城镇空间布局,推动要素集聚和用地集约,逐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第三节  加快经济新区建设
     以打造和田县现代农业产业中心、科教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为目标,高质量推进经济新区建设,全面提升经济新区经济、文化、科教、旅游、交通枢纽等区域核心功能以及资源配置能力。按照“南延北进、西连东拓”的发展方向,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形成“一核三轴、三廊多片;水绿交织、点轴布局”的空间结构,实施留白增绿战略,引导人口向城镇发展,增强城市人文特色,全面提升城市风貌,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宜居程度,将新区打造成功能完善、和谐宜居、富有活力、产城融合的和田地区“会客厅”。
                                                                                              第四节  积极培育特色小城镇
    坚持特色兴镇、产业建镇,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商则商,重点加大对农牧业服务、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商贸物流等类型特色小城镇培育力度,加快巴格其镇、塔瓦库勒乡、罕艾日克镇和朗如乡等小城镇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旅游名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农业产业化镇等特色小城镇。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环境质量、文化内涵和发展品质,切实改善镇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服务农民、带动乡村的能力。
                                                                                              第五节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全县范围“一证通用”。探索户籍制度与居住证制度并轨,保障符合条件的未落户常住人口在流入地平等享受就业创业、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医疗、住房租购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资源有偿退出机制,支持和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转让权益。
                                                                                                第六节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建立农村幼儿园与县城优质幼儿园“城乡联盟共同体”,加强包联帮扶。推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鼓励县乡两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机制,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远程医疗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医疗。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在城乡公共交通、农网改造、农村饮水安全、村庄整治、供水排水等领域先行试点,推动水、电、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

                                                                                        第八章  推进文化润疆,筑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更好地宣传教育群众、团结凝聚人心。
                                                                                                          第一节  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
    推动实施和田县文化润疆工程规划,扎实做好文化保护、文化开发、文化创作、文化阵地、文化交流、文化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等工作,围绕贯通中华文化血脉、融入现代文明、彰显中华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谋划文化润疆具体项目。
                                                                                                         第二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入挖掘和有效运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文物、文化遗存,有力宣传阐释新疆广袤土地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新疆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新疆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
                                                                                                         第三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大力推进世俗文化、现代文化发展,教育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俗。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设划,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第四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科技馆等设施建设,配齐配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施设备,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形成比较完备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强专业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鼓励创作本土文艺作品,培育文艺精品项目。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加快融媒体5G大数据中心以及乡村两级融媒体中心分中心站建设,不断提高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推进“智慧广电”建设,实施广播电视高清数字化改造,全面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地面无线数字化覆盖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升级。加快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中心建设,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开发。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田径跑道和足球场、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公共体育场和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第五节  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坚持“特色引领、文化为魂”,加强“昆仑文化、玉石文化、民俗文化、沙漠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手工文化、美食文化”等特色资源发掘整理,建设布局文化产业示范街(区),培育扶持一批特色文化骨干企业、小微企业、创客空间。依托县文工团等专业文艺院团,努力创作精品佳作,全力打造和田艺术精品,加大多模式、多主题、内容丰富的专业演艺文创产品供给。


                                                                                                  第九章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节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更稳定的就业。把产业促进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培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扶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农村经济实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着力扩大就业容量,形成扩大就业的长久产业基础。依托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及乡镇“片区工厂”、村级“卫星工厂”,大力开发就近就业,扶持小微创业带动就业,开发旅游产业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继续加大有组织劳动力输出力度,推进疆内有组织劳动力转移,支持季节性、临时性短期灵活务工就业。健全完善与北京市劳务输出常态化合作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培养机制。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推进和田县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第二节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加快推进全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和田县特色、适应和田县经济社会发展、顺应人民群众期待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教师队伍综合能力和教育公共基础设施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更加巩固。
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持续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扶持力度,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体系。
加快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根据学生增长规律,结合和田县教育发展需求,以中小学为重点,大力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动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办学。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完善教师招聘、培养、服务、管理、使用闭环管理机制,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严把教师入口质量关。强化教师待遇保障,全面落实惠师政策,提高教师政治地位、职业地位、社会地位,增强事业吸引力。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形成中高职衔接、职普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地区中高职一体化10大专业群建设布局为契机,坚持初高中毕业未就业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覆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专业合作企业均达2个以上,8家规模企业进校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第三节  推进健康和田建设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织牢织密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服务体系。
    持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建成一所综合性医疗机构(县人民医院)、二所专科性医疗机构(县维吾尔医医院、县妇幼保健医院),新建三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提升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疗机构业务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启动“五化”建设、深入推行“三满意”服务。
    持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推进县疾控中心整体搬迁工作。完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楼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指挥体系,不断增强和完善检测检验能力。全面加强县人民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完善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持续加强乡镇卫生院基本预防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不断加强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加强医疗物资储备场地的建设,按需按量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切实提升重大疫情快速响应能力。
    持续推进维吾尔医医药能力建设。积极申请将现有的维吾尔药处方转为院内制剂,实现“医共体”内供应。依托临床诊疗和维吾尔医医药制剂车间,完成医学临床应用各项数据收集、整理,为申请国药准字号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持续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
    持续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按照机构改革政策,实现妇幼保健所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站机构重组,组建县妇幼保健医院、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站两个职能单位。
    持续加强医疗人才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楼建设。依托北京援和资金设立的“和田县村医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大力开展县乡村三级各类医疗服务人员的能力提升培训,实现就近就地培训。
    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进程。依托“医共体”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搭建完善县域医疗卫生大数据平台,全面推进县乡一体的“远程会诊”机制,不断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医疗健康服务能力。
    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由县人民医院牵头,全面推进县域内紧密型医疗资源和公共卫生共同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县卫健委对医共体各单位运行进行全程监管、监督。
    全面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孕前型管理、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深入开展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关爱和帮助;积极推进公立托育机构建设进度。
                                                                                                      第四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全面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有序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着力提高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落实社保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等补充养老险。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运行。
    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充分发挥公办及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功能,重点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依托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强化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重点支持面向失能半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完善农村幸福大院功能。做好留守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提高孤弃儿童养育水平,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做好城市低保救助、低收入家庭认定。健全和完善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福利补贴和重点人群分类施保制度。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扩大“一站式”救助定点医院数量,合理确定医疗救助标准。加强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广泛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第五节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立足县域发展需求,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提高住房保障能力,满足住房群众的住房需求。积极开发房地产,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实施和田县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增加公共租赁住房有效供应。巩固提升农村安居工程,继续开展农村住房抗震防灾加固改造,加快补齐农村住房配套设施短板,打造乡土特色和各具特点的农村建筑风貌,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和农户基本生活质量。

                                                                                 第十章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和田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和防范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一节  推进法治和田建设
    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县要求落实到工作各领域,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和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贯彻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健全完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合法性审核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民法典为重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教育,夯实依法治区群众基础。
                                                                                                     第二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具有和田县特色的“枫桥经验”,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依法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建设,形成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社区矫正信息化格局。
                                                                                                      第三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健全公共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组建“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的综合救援队伍,加大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等“八大工程”建设,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大气象监测范围,提升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监测能力。

                                                                                                       第十一章  做好监督评估

    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任务和政策,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并将其列入考核目标。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工作的指导,加大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力度,科学严格绩效考核,构建领导有力、衔接有序、配合密切、协调顺畅和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要跟踪、监测、分析相关领域规划实施情况,研究年度实施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在本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组织开展全面评估。

上一篇:

下一篇: